2022年1月26日,由學生為主研制的武漢大學“啟明星”微納衛星研制總結暨出校評審會在星湖樓三樓報告廳召開,會議由李德仁院士主持,吳平副校長、龔健雅院士、陳慧東校長助理、武漢市科技局程樂學處長等30余位專家領導和10余位學生代表出席了會議。

會議聽取了金光教授研制團隊作的《“啟明星”微納衛星研制總結》匯報,從衛星的研制目標出發,介紹了其主要技術指標、研制過程及相關試驗情況。衛星技術指標均達到了設計要求,滿足出校條件,并將于2月末發射入軌。該衛星具有低成本、快響應和靈活性等特點,為在校學生提供自由靈活的空間實驗室,使學生能夠進行自主測控和在軌試驗,全面熟悉掌握衛星相關技術及應用,更好的發揮實踐教育用途。

李德仁院士對“啟明星”微納衛星項目取得的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該衛星的成功研制將有力的促進武漢大學航天遙感學科的快速發展,對后續的擴展研究具有重要支撐作用,希望研制團隊再接再厲,繼續做好后續搭載發射相關工作,保證衛星成功發射。

龔健雅院士肯定了該項目提出的“空間實驗室”這一創新想法,對充分發揮衛星高光譜數據的作用和價值賦予了極大的期望,并提出了未來項目要繼續延續以學生為主體參與研制的建議,培養遙感領域復合型人才。

與會專家對衛星研制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并多方位討論了衛星入軌工作后的數據應用,希望遙感學科的老師帶領學生從可見高光譜圖像、夜光圖像數據等方面進行探索創新。
三名學生代表發表了自己參與衛星研制的體會,從衛星技術參數討論、衛星裝配測試以及最后的試驗標定,學生們在整個研制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為他們青春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吳平副校長從三個方面進行了總結發言。首先對我校遙感學科研究取得的成果表示祝賀,從“珞珈”一號到“啟明星”一號,不斷突破進??;衛星研制在促進科技發展的同時,更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綜合素質的穩定保障,贊揚該衛星以學生為主研制的舉措,體現了技術在人文上的收獲;最后,衷心祝愿衛星順利發射,希望該衛星所獲得的豐富數據能在今后做更多的研究,為中國在解決人類問題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啟明星”微納衛星由武漢大學宇航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牽頭,以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相關院系在校學生為研究主體,中科院長春光機所、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國內有關院所參與研制,整星重量約為19kg,裝備可見光相機及紅外相機,分別獲取32譜段高光譜圖像、8譜段夜光圖像及紅外遙感圖像,是我國首顆可見光高光譜和夜光多光譜多模式在軌可編程微納衛星。

(宇航科學與技術研究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