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師生與空軍軍醫大學劉昆老師團隊等單位共同開展了西安市流行性出血熱時空變化規律及相關影響因素的綜合研究,在國際知名SCI期刊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 (JCR分區Q1,中科院大類醫學2區、熱帶醫學1區)發表了題為“Spatiotemporal association of rapid urbanization and water-body distribution on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A case study in the city of Xi’an, China”的研究成果(申力老師與碩士生孫酩皓為共同第一作者,胡慶武教授、本科生高博軒為共同作者)。同時,申力老師指導的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流行性出血熱時空變化規律及影響因素分析》也于2021年圓滿結題,并被評為優秀項目。
流行性出血熱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自然疫源性傳染病,也是一種我國法定報告的乙類傳染病。該急性傳染病由漢坦病毒引起,主要宿主動物為黑線姬鼠、褐家鼠、小家鼠等鼠類,臨床特征表現為出血、發熱和腎臟損傷等,嚴重者會導致死亡。我國是流行性出血熱危害最為嚴重的國家,報告病例數占世界總病例數90%以上,我國內陸31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均有病例出現,尤以陜西省關中平原地區最為嚴重,近年來該地區出血熱疫情持續高發,相關發病和死亡病例屢見報道。
該研究屬于空間信息技術與傳染病領域結合的學科交叉課題,針對近年來西安市流行性出血熱的頻繁爆發,分別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對西安市出血熱的時間波動性和空間異質性進行了定量研究,基于遙感信息提取與多源時空數據分析,探討了快速城市化進程、城市水體分布及其他影響因子對西安市出血熱爆發的影響程度和特征閾值。研究結果表明,快速城市化對出血熱發病率的影響存在臨界點,呈現上升-波動下降的特點。城市水體分布對出血熱發病率的影響整體表現為距離水體越近發病率越高,同時存在多個特征峰值。該項研究為西安市衛生部門制定流行性出血熱防控政策提供針對性決策依據。

(論文全文鏈接: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ntd.0010094)